維生素D3功效有哪些?怎麼吃?營養師解析6大好處、建議攝取量
維生素D3功效有哪些?怎麼吃最有效?本文將介紹維生素D3是什麼、缺乏維生素D3的原因、富含維生素D3的食物,並說明補充維他命D3的6大功效、副作用,文末再解析維生素D3每日建議攝取量、食用時間等疑問!
一、維生素 D3 是什麼?維他命 D3 、維他命 D2 差別為何?
根據衛福部 106-109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民眾從 4 歲開始,缺乏維生素 D 的情形就十分普遍,男女各年齡層攝取量皆僅達建議量一半,75 歲以上的女性更是只有建議量的 38%。那維生素 D3 與維生素 D 有何關聯呢?
(一)認識維生素 D3,先認識什麼是維生素 D!
要認識維生素 D3 是什麼,就得先認識它所屬的大家族-維生素 D。
維生素 D 是一群脂溶性維生素,結構與類固醇相似,在人體內量雖不多,但卻是維持骨骼、神經及肌肉正常生長及運作的重要營養素。
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 8 版-維生素 D」說明,人體內大部分的維生素 D 是經由日照自行合成而來,僅有少部分是從飲食攝取。也因為如此,長時間處於室內的現代人就容易出現維生素 D 缺乏的問題。而在所有維生素 D 中,最常見的為維生素 D3、D2。
(二)維生素 D3 vs 維生素 D2
其實維生素 D 可以進一步分為 D1 至 D5 幾種形式,這之中市售最常見、與人體較有關的就是維生素 D2 和維生素 D3,而兩者最主要的差異在於「來源」的不同:
- 維生素 D3:學名為「麥角鈣醇」(Cholecalciferol),主要源自於動物性來源。
- 維生素 D2:學名為「膽鈣化醇」(Ergocalciferol),主要來自於蕈菇類和酵母等植物性食物。
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是透過日照或飲食攝取的維生素 D3 或 D2 都是屬於「非活化型」,也就是說它們都需要經過肝腎代謝轉化成「活化型」後,才能被人體有效利用。
那補充 D2 跟 D3 哪一種比較好呢?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 8 版-維生素
D」說明,雖然維生素 D3 及 D2 在人體內的代謝途徑相似,但一般來說維生素 D3 的利用率會較佳,選購補充品時可以多加注意。
二、維生素 D3 功效有哪些?6 種維他命 D3 的功效一次看!
攝取足夠的維他命 D3 好處多多,不僅能幫助鈣質吸收,還有助於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運作。想知道維生素 D3 還有哪些重要作用,就趕快看下去吧!
維生素 D3 功效 1:幫助鈣質吸收、維持血鈣平衡
維生素 D3 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幫助人體吸收鈣質,維持骨骼健康。
根據台灣內科學會「維生素 D 與人體健康」說明,當人體內缺乏鈣質時,若鈣質攝取充足,維生素 D 會促進小腸吸收鈣質,並減少腎臟將其排出,從而提高體內鈣濃度;若體內缺鈣而鈣質攝取亦不足時,維生素 D 則會促使骨骼釋出鈣質,以維持血液中鈣質的平衡。
國際期刊《現代風濕病報告》(Current Rheumatology Reports)中也曾有一份研究發現,當人體攝取足量的維生素 D 時,腸道中鈣質的吸收率可以從原本的 10-15% 增加到 30-40%。
維生素 D3 功效 2: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
充分的鈣質和維他命 D3 是人體骨骼健康成長的關鍵。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維生素 D 衛教資訊指出,嬰幼兒缺乏維生素 D 會影響其骨骼正常生長,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佝僂症」(因骨骼生長不良導致骨齡遲緩、脆弱和變形)。而青少年或成人若維生素 D 攝取不足,則會增加罹患「骨軟化症」(造成骨骼疼痛和肌肉無力的疾病)及未來骨質疏鬆的風險。
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 8 版-維生素 D」中,也提到了來自英國的研究。這項研究追蹤了 7 位維生素 D 攝取量嚴重不足的婦女。一至數年後,她們開始出現「骨軟化症」症狀。在每天補充 2.5 微克的維生素 D 後,此情形逐漸獲得改善。
維生素 D3 功效 3:協助維持神經、肌肉正常運作
維生素 D3 在人體神經及肌肉系統的正常運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維生素 D 衛教資訊指出,缺乏維生素 D 可能會引起肌肉無力、肌肉痠痛等症狀。
長庚醫院也曾提醒民眾,當老年人體內維生素 D 含量不足,其肌肉質量、強度及生理功能往往會表現不佳,增加罹患「肌少症」的可能。肌少症不只將影響其日常生活功能和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增加醫療相關傷害和死亡的風險。
維生素 D3 功效 4:幫助調節血糖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也指出,維生素 D 有助於人體調節血糖水平。
根據哈佛大學維他命 D 說明資訊,曾有一項大規模的研究對超過 83,000 名女性進行了 20 年的追蹤,觀察她們透過飲食和補充品攝取維生素 D 和鈣質的情況。研究發現,相較於日常攝取量最低的女性,每天攝取足夠鈣質和維生素 D 者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 33%。
然而,另一份臨床實驗發現,對於「已經處於」糖尿病前期或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族群來說,補充維生素 D 可能不會對控制血糖有明顯幫助。
維生素 D3 功效 5: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如上文提及,維生素 D3 對於人體肌肉的正常運作非常關鍵,而心臟作為一塊重要的肌肉,也受到維生素 D3 的影響。
根據台灣內科學誌「維生素 D 與人體健康」一文說明,維生素 D 可直接影響心肌細胞、改善內皮細胞功能有助於保持血管彈性,降低動脈硬化風險。
哈佛大學綜合多項研究綜合分析指出,血液中維生素 D 含量最低者與最高者相比,最低者的中風和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更高。但是目前為止,研究並未顯示食用維生素 D 補充品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因此並不代表補充維生素 D 就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維生素 D3 功效 6:健康維持
Nutrients 期刊研究指出,攝取充足的維生素 D3 也與人體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有關。
根據衛福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當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感應到病原體時,會激活局部的維生素 D,啟動一連串先天免疫作用(也就是人體與生俱來抵抗病原體的防禦機制),幫助身體抵抗外界威脅。
除此之外,維生素 D 還能幫助調節後天性免疫反應(人體根據過去經驗對特定病原體作出針對性反應的能力)。它能促進負責幫免疫系統「踩剎車」的「Treg 細胞」生成,防止免疫反應過度,同時減少發炎因子產生。
也因為如此,維生素 D 被認為有抗發炎特性,在預防和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以及呼吸道感染方面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不過,其確切作用仍須更多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三、誰需要補充維生素 D3?缺乏維他命 D3 族群、7 大症狀要小心!
缺乏維生素 D3 原因
如同前面內容所提及,台灣民眾缺乏 D3 的情形十分普遍。根據美國耶魯醫學院,除了日曬時間不足,可能導致缺乏維生素 D3 的原因還包括:
- 膚色較深
- 營養不均衡
- 肝腎功能異常,無法正常合成維他命 D3
- 服用特定藥物
- 特定類型的癌症(如淋巴癌)
- 家族史
缺乏維生素 D3 族群
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 (NHS)及哈佛大學醫學院,以下幾種人維他命 D3 不足的風險較高。如果你屬於其中一族群,可能就要留意是否有維他命 D3 缺乏的問題:
- 長時間處於室內,缺乏日照(臥病、夜班、上班族)
- 長期住院、住在看護機構
- 習慣穿長袖、遮蓋皮膚表面
- 腸胃功能異常、無法正常代謝脂肪
- 肥胖
- 曾進行胃繞道手術
缺乏維生素 D3 症狀
那麼,我們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可能缺乏 D3 呢?美國耶魯醫學院及 WebMD 指出,缺乏維生素 D3 的症狀包括以下 7 種:
- 骨密度低、經常性骨折
- 肌肉無力、肌肉酸痛
- 骨骼、關節疼痛
- 傷口癒合速度慢
- 常生病、感染
- 容易疲倦
- 心情低落、感到憂鬱
四、維生素 D3 食物 Top 10 排行榜+5 大植物性來源公開!
如上文提及,人體可以藉由日照自行合成維生素 D3,也可從飲食中攝取。不過,天然界中富含 D3 食物其實不多,以下整理維生素 D3 含量前 10 名的動物性食物,以及富含維生素 D3 的 5 種植物性來源。
動物性 D3 食物來源
食物 | 每 100 克維生素 D3 含量(微克) |
大比目魚 | 27.4 |
鯖魚(鹽漬) | 25.2 |
鰻魚(生) | 23.3 |
鮭魚(熟) | 21.5 |
鱒魚(熟) | 19 |
吳郭魚 | 11 |
蛋黃 | 5.4 |
沙丁魚罐頭 | 4.8 |
起司 | 4.42 |
雞蛋 | 2.46 |
(資料來源:USDA 美國農業部食品組成資料庫)
植物性 D3 食物來源
食物 | 每 100 克維生素 D3 + D2 含量(微克) |
褐色蘑菇(經紫外線照射) | 31.9 |
舞菇 | 28.1 |
洋菇(經紫外線照射) | 26.2 |
乾香菇 | 3.9 |
板豆腐 | 2.5 |
(資料來源:USDA 美國農業部食品組成資料庫)
五、維生素 D3 每日建議攝取量是多少?睡前吃 D3 好嗎?
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攝取足量的維生素 D3 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那麼,每人每天維生素 D3 攝取量究竟要多少才夠呢?
(一)維他命 D3 攝取量上限
原則上維他命 D3 應天天定量補充,才有機會獲得足夠的攝取量,發揮更完整的功效。許多國家的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皆有針對不同年齡、性別及族群發布維他命 D3 攝取量和上限建議。以下提供台灣衛福部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每人每日維生素 D3 攝取量指引給大家參考:
維生素 D3 攝取量建議(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 8 版)
年齡 | 每日建議攝取量 | 每日攝取量上限 |
1 歲以下 | 10 微克(400 IU) | 25 微克(1,000 IU) |
1-50 歲 | 10 微克(400 IU) | 50 微克(2,000 IU) |
51 歲以上 | 15 微克(600 IU) | 50 微克(2,000 IU) |
懷孕期、哺乳期 | 10 微克(400 IU) | 50 微克(2,000 IU) |
維生素 D3 攝取量建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年齡 | 每日建議攝取量 | 每日攝取量上限 |
0–6 個月 | 10 微克(400 IU) | 25 微克 (1,000 IU) |
7–12 個月 | 10 微克(400 IU) | 38 微克 (1,500 IU) |
1–3 歲 | 15 微克(600 IU) | 63 微克 (2,500 IU) |
4–8 歲 | 15 微克(600 IU) | 75 微克 (3,000 IU) |
9–18 歲 | 15 微克(600 IU) | 100 微克 (4,000 IU) |
19-69 歲 | 15 微克(600 IU) | 100 微克 (4,000 IU) |
70 歲以上 | 20 微克(800 IU) | 100 微克 (4,000 IU) |
懷孕期、哺乳期 | 15 微克(600 IU) | 100 微克 (4,000 IU) |
(二)維生素 D3 什麼時候吃?
⏰維生素 D3 可以在飯前吃嗎?
由於維生素 D3 屬於「脂溶性」維生素,一般來說較建議在「飯後」食用,特別是搭配富含優質脂肪的食物(如酪梨、堅果種子或蛋黃),更能幫助吸收。平時若是有補充「魚油」的習慣,也很適合跟維生素 D3 一起吃。
至於食用的最佳時間,目前並沒有明確證據指出特定的食用時間會影響維生素 D3 的效益。
⏰維生素 D3 睡前吃會睡不著嗎?
雖然曾有研究提到維生素 D3 睡前吃可能會影響體內褪黑激素分泌,進而對睡眠品質造成影響,但也有研究顯示它對於調節睡眠有正面作用。
考慮到研究結果仍未有共識,建議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日常生活節奏來選擇補充時間。如果擔心晚上吃 D3 用可能會干擾睡眠,在早餐後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六、維生素 D3 可以跟鈣一起吃嗎?解答常見維他命 D3 食用疑問!
針對維生素 D3 怎麼吃仍有其他疑問嗎?從營養素組合、飲食習慣、年齡相關的食用問題通通在此一併解惑!
Q:維他命 D3 可以跟鈣一起吃嗎?
可以!維他命 D3 的作用之一即為促進人體吸收鈣質,兩者同時食用沒有疑慮,還能夠達到 1+1>2 的綜效,坊間更推出不少「鈣+維他命 D3」的複方保健食品。推薦維他命 D3 和鈣隨餐或是餐後的空檔一起補充,同時幫助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
Q:吃素可以補充維他命 D3 嗎?
維他命 D3 主要是「動物性來源」,建議素食者改成補充維他命 D2,或挑選萃取自藻類的維他命 D3 保健品。
Q:小孩補充維他命 D3 好嗎?
當然是有好處的!孩子們正處於快速發育的階段,不管是對於骨骼、牙齒、肌肉、神經而言,維他命 D3 在其中可說是扮演關鍵角色,適量食用讓小朋友能夠健康成長。
1 歲以下的孩子每天攝取 10~25 微克;1 歲以上的孩子每天攝取 10~50 微克的維他命 D3,透過滴劑的形式,或者將維他命 D3 添加至日常飲食中等方式均可,補足未達標的每日攝取量。
七、維生素 D3 副作用有哪些?維他命 D3 過量副作用總整理!
在日曬情況、飲食正常的情況下,按照建議劑量補充維生素 D3 基本上是不會有副作用的。但英國國民保健署 (NHS)也提醒民眾,若長期攝取極高劑量,就有可能會導致血液中鈣濃度過高,引起「高血鈣症」(Hypercalcemia),對骨骼、腎臟及心臟造成不良影響。
除此之外,根據美國醫療科普平台 WebMD,攝取過量維生素 D3 也可能會導致以下副作用:
- 噁心嘔吐
- 食慾不振
- 體重減輕
- 嘔吐
- 便秘
- 異常口渴
- 尿量增加
- 異常疲倦
- 骨頭疼痛
除須注意劑量,正在進行療程或服用藥物者在補充維生素 D3 前也務必先諮詢專業醫師,以免維生素 D3 與藥物互相干擾,影響療效。特別是下列幾種:
- 含鋁的藥物
- 抗癲癇藥
- 降血脂藥 Atorvastatin、Cholestyramine 等
- 治乾癬藥 Calcipotriene
- 心臟病藥 Digoxin
- 降血壓藥 Diltiazem
- 減肥藥 Orlistat
- 類固醇 Steroids
- 瀉藥 Laxatives
以上就是有關維生素 D3 的介紹。
如果擔心自己可能缺乏維生素 D3,除了按照衛福部建議在上午 10 點前或下午 2 點後曬曬太陽(約10-20 分鐘)、多攝取富含 D3 的食物外,也可以考慮選用合適的維生素 D3 補充品來補足身體所需,幫助維持健康。
參考資料:
- 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5562/File_18775.pdf
-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248&pid=12285
- 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25-4/03.PDF
- Calcium and Vitamin D: Skeletal and Extraskeletal Health. Natasha Khazai, MD, Suzanne E. Judd, MPH, and Vin Tangpricha, MD, PhD. 2008 Apr; 10(2): 110–117.
-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D-Consumer/
-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Phosphorus, Magnesium, Vitamin D, and Fluoride.
-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703171
- https://www.hsph.harvard.edu/nutritionsource/vitamin-d/
- Vitamin D and calcium intake in relation to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Anastassios G Pittas 1, Bess Dawson-Hughes, Tricia Li, Rob M Van Dam, Walter C Willett, Joann E Manson, Frank B Hu. 2006 Mar;29(3):650-6.
-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Anastassios G Pittas 1, Bess Dawson-Hughes 1, Patricia Sheehan 1, James H Ware 1, William C Knowler 1, Vanita R Aroda 1, Irwin Brodsky 1, Lisa Ceglia 1, Chhavi Chadha 1, Ranee Chatterjee 1, Cyrus Desouza 1, Rowena Dolor 1, John Foreyt 1, Paul Fuss 1, Adline Ghazi 1, Daniel S Hsia 1, Karen C Johnson 1, Sangeeta R Kashyap 1, Sun Kim 1, Erin S LeBlanc 1, Michael R Lewis 1, Emilia Liao 1, Lisa M Neff 1, Jason Nelson 1, Patrick O’Neil 1, Jean Park 1, Anne Peters 1, Lawrence S Phillips 1, Richard Pratley 1, Philip Raskin 1, Neda Rasouli 1, David Robbins 1, Clifford Rosen 1, Ellen M Vickery 1, Myrlene Staten 1; D2d Research Group. 2019 Aug 8;381(6):520-530.
- Vitamin D: Nutrient, Hormone, and Immunomodulator. Francesca Sassi, Cristina Tamone, and Patrizia D’Amelio. 2018 Nov; 10(11): 1656.
- https://www.taic.mohw.gov.tw/?aid=509&pid=122&page_name=detail&type=1470&iid=3666
-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D-HealthProfessional/
- Dietary fat increases vitamin D-3 absorption. Bess Dawson-Hughes, Susan S Harris, Alice H Lichtenstein, Gregory Dolnikowski, Nancy J Palermo, Helen Rasmussen. 2015 Feb;115(2):225-230.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vitamin D levels and sleep quality in fixed day indoor field workers in th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Korea. Young Saeng Jung 1, Chang Ho Chae 1, Young Ouk Kim 1, Jun Seok Son 1, Chan Woo Kim 1, Hyoung Ouk Park 1, Jun Ho Lee 1, Young Hoo Shin 1, Ho Sung Kwak. 2017 Jun 24:29:25. doi: 10.1186/s40557-017-0187-7.
- https://fdc.nal.usda.gov/index.html
- https://www.nhs.uk/conditions/vitamins-and-minerals/vitamin-d/
- https://www.webmd.com/vitamins-and-supplements/what-are-the-side-effects-of-vitamin-d
- https://www.yalemedicine.org/conditions/vitamin-d-deficiency
- https://www.mohw.gov.tw/cp-2649-20044-1.html
張彤芬營養師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國考營養師與體重管理營養師
擁有近20年臨床保健食品經驗,對食物營養與健康保健擁有高度熱忱,積極推廣食物營養與肥胖相關衛教,致力於健康保養健康產業。有鑑於現代人生活型態繁忙,諸多飲食習慣無法達到均衡,提倡民眾攝取營養補充品,滿足每天身體所需的營養。